刺客信条维基
Advertisement
刺客信条维基
Eraicon-Individuals


Smallwikipedialogo
「朕每提出一個新任命,即造成十個不滿分子與一個忘恩負義之徒。」
―路易十六[來源]

路易十六(Louis XVI,1754 – 1793),本名路易-奧古斯特·德·法蘭西(Louis-Auguste de France),自出生起就擁有貝裡公爵這一頭銜,於1774年至1791年間任法蘭西納瓦拉國王,隨後在1791年至1792年任法國國王,在法國大革命期間被廢黜和處死。

生平[]

早年生活和統治[]

早年生活[]

生為法國王太子路易的第三子和路易十五之孫,路易-奧古斯特從沒期望過能當上國王。他的父母把他的哥哥波旁公爵視作繼位的人選。不過,1761年時,這位年僅9歲的繼承人死於結核病。路易-奧古斯特的父親四年後死於同樣的疾病,因此路易11歲就成了王太子。他的母親薩克森的瑪麗亞·約瑟法沒有從失去長子和丈夫的悲痛中恢復過來,在1767年死於結核病。[1]

由於童年缺少家人的陪伴,路易-奧古斯特的性格特徵與他的家庭教師更加接近。他們教他節儉和超然是國王的良好品行,而不鼓勵他果斷和風度翩翩。[1]

1770年5月,15歲的路易-奧古斯特迎娶了14歲的哈布斯堡女大公瑪麗·安托瓦內特[1] 他們在路易十五廣場舉行了婚禮慶典。結果煙花表演引發了踩踏,導致了132名巴黎人死亡。[2] 年輕的女大公發現她和羞澀而軟弱的路易-奧古斯特的婚姻不悅且枯燥,他們的性格截然相反。路易喜歡早睡早起而瑪麗常常夜夜笙歌。[1] 因此,八年後夫妻二人才誕下第一個孩子,受到了很多法國人的嘲笑。[2]

早期執政時期[]

「國王每晚都在說那個早上的錯誤。」
―一位議員談及國王的猶豫不決[來源]

1774年,路易十五去世,年方二十的路易-奧古斯特因此成為了法蘭西的新國王。繼七年戰爭戰敗以來,法國面臨著嚴重的債務問題,民間對君主統治的不滿也水漲船高。[1]以往的國王用盡千方百計去掩蓋整個國家面臨的種種問題,平日裏荒淫無度、道德敗壞,長年累月的諸多問題都沒有得到解決。路易希望自己不要成為這樣的國王。[2]

路易十六心懷崇高的願景,希望能夠為臣民帶來福祉。這一點在1784年的嚴寒冬季得到了很好的證明。當時,路易十六從個人儲蓄中撥出三百萬法郎分發給貧苦百姓,還下令砍伐皇家樹木用作柴火。不幸的是,好心好意的路易並不是很懂管理。他因性格羞澀而無法忤逆貴族階層,也無法應對複雜得難以改革的宮廷政治,[1]結果他統治下的法國社會充滿了動盪不安。無力控制宮廷的路易十六還常受到他人的影響。比如1789年9月,他問保皇黨作家安托萬·德·裡瓦羅爾「我該做什麼?」。裡瓦羅爾的回答是「做國王該做的事!」[2]

路易十六天性優柔寡斷,還有可能患有抑鬱症,應對各項問題不力,最終導致了革命的爆發,而這些問題並非他所造成。他很少直接提出問題,反而從狩獵、制鎖、[1]木工、地理和探險等興趣愛好中尋求安寧。他在位時還對凡爾賽宮進行了幾次翻修。[2]

1776年,路易十六任命瑞士銀行家雅克·內克擔任財政大臣。雅克提議讓路易十六依靠貸款來資助北美反抗軍推翻英國殖民統治的戰爭。此舉本寄希望於法國從戰爭中獲得的利益,結果反而導致負債情況進一步惡化,雅克·內克也引咎辭職。[2]1778年,路易十六將盧森堡宮作為禮物,送給了他的弟弟普羅旺斯伯爵[3]

財政危機和三級會議[]

客人1:「我還以為下午百姓們一定會狂歡。」
客人2:「你也聽到國王的指令了。新的稅制頒佈,而且對各種抗議都不讓步。」
―1789年,兩位來賓在晚會上討論路易十六對三級會議議題的態度。[來源]

到1789年,法國的經濟徹底崩潰。而英法之間的貿易協定《伊甸條約》基本只對英國有利,反而導致法國方面雪上加霜。當時,英國在技術上遠遠領先於法國,大量的工業化產品湧入法國市場,沉重打擊了法國的手工業。結果就是,上述的產品中有一部分日後被人們用在了最終到來的革命暴動當中。[2]

政治環境也處於高度的動盪當中。由弗朗索瓦-托馬·日耳曼領導的聖殿騎士組織激進派系在暗中一手策劃了巴黎等地的糧食短缺問題,導致忍飢挨餓的平民向富人以及貴族發難。一部分貴族和底層的神職人員開始批判社會體制。日耳曼希望依靠饑荒與恐懼煽動顛覆君主制的叛亂。他預言,此舉將終結陳舊的社會秩序,帶來新的社會體系,讓正在崛起的富裕中產階級接管權力,給聖殿騎士使用更隱秘的手段控制人民創造機會。但路易十六對事態的演變一無所知。[2]

The Estates General 9

路易十六在三級會議上講話

1788年,雅克·內克建議路易十六召開三級會議,以求共商法國經濟危機的解決方案。1789年5月5日,路易十六在凡爾賽的安樂公館召開了自1614年以來的第一次三級會議。很多與會人士都認為他的開場演說十分無趣。而會議在討論投票方式的時候陷入了僵局。一個方案是按階級整體計算意見,另一個方案則主張根據各階級代表的人數計票——這樣一來,代表法國社會更廣大群體的第三階級將擁有更大的影響力。[2]會議連日召開的同時,路易十六的長子路易·約瑟夫因結核病而去世了。[2]

第三階級的代表很快就開始討論政治改革的事宜,組建起國民議會,宣佈將由國民議會來監管國內事務。路易十六起初雖下令解散國民議會,但不久後便被迫接納事實。與此同時,王后鼓勵路易十六在國民議會的事情上採取保守政策,隨後路易十六就辭退了內克。很多人都認為這是控制國民議會的舉措,但結果卻是7月14日巴黎人民對巴士底獄圍攻。據稱,路易十六在當天狩獵歸來之後,問羅什富科-利揚庫爾公爵道「這是造反嗎?」。公爵回答說:「不,陛下,這是一場革命。」[2]

三天後,路易十六造訪了在巴黎市政廳新成立的巴黎公社拉法耶特侯爵在此向他出示了三色帽徽。拉法耶特為了呈現國王在統治體系中的新身份,在帽徽中加入了代表君主的白色。路易十六在7月19日重新聘用了內克,民眾對此頗感高興。[2]

大革命[]

凡爾賽婦女大遊行[]

「公民們!我們聚集起來是為了讓國王聽到我們的心聲!我們不希望暴力,但我們要國王看看公民的日子過得有多慘!」
―1789年,戴洛瓦涅·德·梅麗古爾對遊行群眾喊道。[來源]

麵包的價格與日俱增,聖殿騎士又在偷偷摸摸煽動暴力行為的發生,巴黎的女性終於在1789年10月5日發動了向著凡爾賽宮進發的大遊行[2]她們希望透過遊行讓路易十六親自承諾提供麵包並接納新起草的憲法。途中,拉法耶特領導下的國民衛隊也有一部分成員加入遊行。最後,路易十六不得不接見由六名婦女組成的代表團,聽取她們的批評與主張。隨後,路易十六發揮他一貫的人格魅力,同意開放他手頭的糧食儲備。但許多參與遊行的群眾擔心路易十六會因為王后變卦。[4]

一部分婦女因此在10月6日早晨潛入凡爾賽宮尋找王后,途中殺死了幾名皇家衛兵。這場混亂很快就平息下來,介入事態的國民衛隊與皇家衛隊進行了協商。拉法耶特隨後說服路易十六與王后在宮殿露台上與群眾見面,而群眾懷著驚人的溫柔與國王夫婦見了面。路易十六很不情願地接納了新憲法,同意與家人一同改到巴黎的杜伊勒裡宮——離臣民更近的地方——居住。[4]

維持權力[]

住在杜伊勒裡宮裏是那麼枯燥無味,路易十六感覺到,他的統治以及隨之而來的尊貴權利迎來終結已是板上釘釘,而他和家人也已成為有名無實的象徵。[4]坊間傳聞稱,主張改進死刑的約瑟夫-伊尼亞斯·吉約丹醫生請路易十六為新的處決機器提出設計建議。路易十六提議在這台機器上用底端傾斜的刀刃取代原本月牙形的刀刃。而這台機器就是後來為人熟知的斷頭台。在某個時候,路易十六還得到了聖但尼下第一文明神殿鑰匙,並將鑰匙藏在杜伊勒裡宮辦公處的一個隱藏鐵櫃中。[2]

隨著革命局勢變得越發緊張與激進,馬克西米連·拉迪克斯·德·聖-富瓦等多名溫和派革命家開始擔憂情況是否會失去控制,轉而擔任路易十六的秘密顧問。這些秘密顧問中就有大名鼎鼎的米拉波伯爵。他與路易十六之間保持著通信往來,提出了不少建議,以此確保路易十六不會直接被人推翻。米拉波依靠擔任顧問的回報償還了自己的債務,同時也實現了保持革命和平發展的根本目的。[2]

但在1791年4月,米拉波去世了,[2]路易十六不顧其他顧問的意見,回絕了要他退位的要求。他受到王后的煽動,最後竟同意謀劃出逃[1]路易十六隨後帶著家人,準備逃往東邊的蒙梅迪,投靠仍舊忠於他們的部隊,以期展開反革命活動。結果他們才抵達瓦雷納就被人認出、逮捕,隨後被押送回巴黎,法國的君主專權制度就此破滅。[2]

法國國王[]

革命者 1:「找到暴君了嗎?」
革命者 2:「八成是逃跑了。」
革命者 1:「真是個懦夫。」
—1792年八月暴動期間,兩名革命者在搜捕路易十六時對話道。[來源]

1792年年初,法國被捲入與奧地利普魯士等反革命君主制國家同盟的戰爭當中。革命熱情在巴黎不斷高漲,而法國卻處在戰敗的邊緣,王室自然被視作革命的叛徒。6月20日,革命群眾闖入杜伊勒裡宮,打算說服路易十六讓各項政策與革命路線保持一致。路易十六被迫戴上了紅色的弗吉尼亞帽,舉杯為整個國家敬酒。[5]

1792年8月6日,群眾再次聚集在戰神廣場上,要求廢除君主制。擔心有人企圖破壞革命的激進派——雅各賓派科德利埃派人士率領7000名士兵來到市政廳控制局面,接管了巴黎公社。與此同時,路易十六加強了杜伊勒裡宮的防備,安排了兩千到三千名以瑞士衛隊成員為主的衛兵。[2]8月10日,兩萬名革命群眾攻入杜伊勒裡宮。憤怒的群眾準備直接殺死所有王室成員,但路易十六就像已經料到事態發展一樣,提前帶著家人逃走了。[5]他們來到位於馬場廳立法議會尋求庇護,但很快就遭到逮捕。路易十六從此被剝奪所有權利,並與家人一同被囚禁在聖殿塔內。在杜伊勒裡宮遭到襲擊的時候,年輕的炮兵軍官拿破崙·波拿巴偷走了聖但尼神殿的鑰匙,而米拉波與路易十六的部分秘密通信信件也被人發現,後被聖殿騎士公之於眾。[2]9月21日,法國正式宣佈成為共和國。[1]

審判[]

「一個國王必須要統領人民,不然就得死。」
―1792年路易·安托萬·聖-茹斯特呼籲判處路易十六死刑時說道。[來源]

國民公會對昔日國王路易·卡佩的審判於1792年12月11日開始。路易十六面臨著11項指控,其中包括阻止三級會議召開從而妨礙人民自由,下令囤積糧食、糖和咖啡,與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利奧波德二世、普魯士國王弗雷德裡克·威廉二世共同謀劃復辟君主專制,以及推遲懲治不願效忠的神職人員等。他和米拉波之間的交易也被當成了針對他的證據,[2]整個王室都面臨著各種各樣的指控。[1]

路易十六對所有的指控都提出了異議,[2]發表了情深意切的請願,還試圖呈上切實有效的司法論據,成功地拖延了審判的進度。[6]即便如此,他也知道自己難逃死刑的下場。為路易十六作證的人兩次遭到屠殺,而證明路易十六清白的檔案根本沒有被交到給路易十六辯護的人手上。實際上,審判的裁決似乎早已決定。年輕政客路易·安托萬·德·聖-茹斯特那番頻頻博得掌聲的演講更是為判處國王死刑的想法贏得了不少支持。在公會的721名代表中,有691人投票贊同國王有罪,無人贊同無罪。1793年1月15日,國民公會宣佈路易十六犯有陰謀破壞公共自由的罪行。[2]

在接下來兩天時間裏,代表們為該囚禁、放逐還是處決路易十六展開了討論,如果要處決路易十六,是要儘快處刑還是等一個政治上恰到好處的日子。因為聖殿騎士路易-米歇爾·勒佩萊蒂耶投出的關鍵一票,已經被廢黜的路易十六被判處立刻處以死刑。勒佩萊蒂耶效忠於日耳曼,後者認為對路易十六的羞辱與處決將成為舊社會秩序終結的標誌。投票贊成處決路易十六的人當中還有路易十六的表親——奧爾良公爵[2]

處決[]

「看看這個墮落的人!這個暴君!這個褻瀆了人類情誼的人!是風雨飄搖中的法國卑劣而虛偽的盟友!邪惡又狡猾!你不當統治所招致的罪,將以死做為代價來償還。[...] 我們今天在這裏所做的創舉將會名留青史!我們的孩子,世世代代都會記得這一天就是誕生自由的日子!願全人類都能得以解放!」
―1793年,路易十六被處決時一位雄辯家演講道。[來源]
ACU The Execution 4

斷頭台上的路易十六

路易十六的處刑日期被定為1月21日。[2]處刑當天早上,路易十六在自己的牢房裏對告解神父亨利·埃塞克斯·埃奇沃思做了祈求救贖的禱告。[6]然後,他被押往時稱「革命廣場」的路易十五廣場。被送上斷頭台的時候,路易十六向群眾陳述道:「百姓們,我的死是無辜的。紳士們,我從未犯下受到指控的罪名。我的願景與希望便是,我的鮮血能鞏固法蘭西人民的幸福安康。」他話還沒說完,一陣鼓聲示意他保持沉默。於是,路易十六在片刻後被劊子手夏爾-亨利·桑松斬下了頭顱。他的頭顱被高舉示眾,群眾隨後齊唱起了《Ça Ira(會好起來的)》。[2]

影響[]

「國王只不過…不過是個象徵。一個可以激發恐懼的象徵,而恐懼可以激發控制——但其實我們最終都可以讓他們失去恐懼的象徵。[...] 國王的神授權力和閃耀著陽光的黃金比較起來,簡直是一文不值。當王冠和教會都灰飛煙滅之時,我們這些掌控黃金的人就可以決定未來。」
―1793年,日耳曼談及國王之死的影響時說道。[來源]
AEBookHellBrokeLoose

路易十六處刑現場的英國印刷畫

被處刑後,路易十六一開始被埋葬在瑪德萊娜教堂。他的一部分藏書被捐給了四國學院。王后在1793年11月被斬首。波旁王朝直到1815年拿破崙統治倒台才重新掌權。路易十六的弟弟,普羅旺斯伯爵成為了立憲制度下的新國王。王位後由路易十六的另一個弟弟——阿爾圖瓦伯爵繼承。他在1830年的七月革命中被廢黜。[2]

儘管曾短暫復辟,但君主專制與君權神授作為概念與社會體系,在法國社會中隨著法國大革命的爆發與路易十六被處刑而走到了盡頭。正如日耳曼的預料,一部分成員選擇支持革命的貴族階級,最後也因社會發生的劇烈變革而淪為受害者,而新興的中產階級奪得了權力。[2]

性格特徵[]

「我試著要讓路易不要動來動去,但是那就像要把塗了油的球定在原地不動一樣難。」
―阿爾圖瓦伯爵談及他的哥哥時說道。[來源]

縱觀路易的一生,他都表現出優柔寡斷和羞澀、舉止隨和,這些品行很可能是來自他童年時期的家庭教師。雖然他有希望幫助法國人民的善意,但由於缺乏強力的人格而無法在政治上施展作為,他對這方面也一竅不通。[1]他也很容易經常被身邊的近臣和妻子影響。[2]據傳言他患有臨床抑鬱症,他經常沉迷於愛好中逃避自己的職責。2014年,阿布斯泰戈娛樂分析員羅伯特·弗雷澤評價路易「非常隨和(亦即無聊),他在三級會議上的講話快讓我睡著了」。[1]

畫廊[]

登場作品[]

參考與來源[]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