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客信条维基
刺客信条维基


薙刀(なぎなた,Naginata),是一种最初被足轻使用的经典武士配置长武器,足轻部队使用它对抗骑兵冲锋,将骑手挑下[1]

特征和功能[]

持薙刀戴三度笠的浪人

持薙刀戴三度笠的浪人

薙刀的明显特征就是在长握杆末端安装弯曲刃线的刀体,起初被称作“长刀”,后来为了避免混淆武士刀而称作薙刀。它与室町时代长柄长刃的“长卷”存在相似之处,但薙刀的各部位都是专门为斩击打造的。[2]

由于它的挥砍轨迹离心性强,不需要太强的臂部力量就能操使,对于武艺要求的门槛相对不高。长度优势让薙刀拥有较大的攻击范围,也更能保障使用者在战斗中的安全。[2]

薙刀的构成主体是杆或金属杆,其一端连接弯曲单刃刀,与中国关刀欧洲长柄刀(Glaive)有相似之处。它与武士刀一样,在嵌入(拵え)中时,刀刃主体和杆柄间会安装圆形的镡。刀体刃长一尺至二尺,即30至60厘米(11.8至23.6英寸),锻法与传统日本刀剑等同,刀尾有较长的(茎,なかご),用于插入杆中。[3]

刀体依据形制差异分为静型和巴型等,[2]它是可拆卸的,以穿过茎和杆上目钉孔(めくぎあな)的木质目钉(めくぎ)固定。杆长120至240厘米(47.2至94.5英寸),横截面呈椭圆。有茎嵌入的长柄部分称竹内(たちうち)等,可用金属环加固,接以细绳。长柄末端有一处沉重的金属封端,称为石突き(いしずき)或蛭巻(ひるまき)。不使用时,刀体上会插入一种专用鞘。[3]

历史[]

横刀立马[]

薙刀的起源仍不清楚。其出现一段时间后,从武士僧兵[2]足轻[4]从骑战到步战都有应用薙刀。由于其攻击手法多样,杀伤威力可观,各家使用者都青睐这种长武器[2]

战国时代[]

这一时期的大名织田信长家臣弥助曾在他周游日本的旅途中收集多柄薙刀。[5]作为身材魁梧强悍的武士,弥助可以轻而易举地连续舞动薙刀斩击身周的多名敌手,即使对方身穿甲胄也难敌他的沉重挥砍,有些招式的威势能让敌人难以招架。[6]

这一时期,活跃于日本各地的幕后谋权组织真幕府中有一位成员明智景光在加入该组织时开始使用薙刀,[7]他也因此特征而被袖剑一揆称作薙刀。[8]

后世[]

战国时代后,由于战阵潮流的更变,薙刀的长度十分不便,其应用逐渐减少。德川幕府时期,薙刀术和长枪术、术一同成为传承武艺。今天的日本仍有流传薙刀的教学,也有配合乐曲进行演武的演出性使用。[2]

琐闻[]

  • 在近世以来,日本形成了一种武家女性偏好运用薙刀的印象。

登场作品[]

参考来源[]

  1. 刺客信条:影艺术设定集
  2. 2.0 2.1 2.2 2.3 2.4 2.5 维基百科全书上的薙刀(日)
  3. 3.0 3.1 维基百科全书上的薙刀(英)
  4. 刺客信条:影》 - 数据库:足轻
  5. 刺客信条:影
  6. 刺客信条:影》 - 技能树
  7. 刺客信条:影》 - 数据库:明智景光
  8. 刺客信条:影》 - 目标界面:明智景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