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客信条维基
Advertisement
刺客信条维基
Eraicon-Timeline


Smallwikipedialogo

英國內戰(English Civil War)指的是以查理一世與兒子查理二世為代表的英國封建君主制支持者與奧利佛·克倫威爾所領導的英國議會之間進行的一系列軍事衝突。克倫威爾既想要消滅英國的封建君主專制,又想要否定議會的權力與權威。

歷史[]

英國內戰時期,倫敦成為了國王查理一世與議會雙方衝突的舞台。[1]

1643年,議員埃德蒙·沃勒計劃將國王迎回倫敦,他這一舉動對於長期議會而言無疑是背叛行為。沃勒的計劃在聖瑪格麗特教堂參加布道時被長期議會議長約翰·皮姆發現。皮姆立刻下令到教堂中逮捕沃勒及其同謀者,沃勒最後因為他的背叛而被放逐。[2]

議會還剝奪了坎特伯雷大主教的職位。蘭貝斯宮遭到了破壞,[3]馬車班車成為了議會在威斯敏斯特之外控制保王黨人的交通方式。[4]

1648年,查理一世以叛國罪的罪名在威斯敏斯特宮接受審判。[5]查理一世人生中最後一次遊街從聖詹姆斯公園出發,到白廳宮結束。他在白廳宮被理察·布蘭登處決[6][7]

在兩次內戰(1642 - 1646,1648 - 1649)結束之後,查理一世於1649年被處決,英格蘭成為了由克倫威爾統治的共和制國家。查理一世的兒子查理二世被流放到了荷蘭共和國。回到英國之後,他召集了一支來自蘇格蘭威爾斯以及格洛斯特的軍隊。這支聽命於准國王的軍隊儘管實力足夠強大,但還是在伍斯特戰役中被克倫威爾麾下規模更為龐大的軍隊擊敗,保皇黨人因此徹底潰敗。在克利夫蘭伯爵率領騎士部隊吸引注意力之後,查理二世得以透過聖馬丁門逃走。[8]

查理二世避開了議會派軍隊的偵察部隊,最後乘船逃到了法國。他的流放生活基本是在布雷達度過的。與此同時,殘餘的保皇黨人開始在喬治·蒙克將軍的協助下削弱克倫威爾的控制。喬治·蒙克與查理二世一直有書信往來,幫助查理二世遠在國外知曉國內的情況。[8]

在1653年,克倫威爾像當年的查理一世一樣解散了議會,他解散議會的決定為日後戰爭的爆發埋下了伏筆。他還自任為英格蘭、蘇格蘭與愛爾蘭的護國公。到了1658年,克倫威爾去世,他的兒子繼任為英國的統治者。[8]

在隨後到來的混亂中,蒙克控制了倫敦,寫信給查理二世,告訴他,議會已經決定若他赦免他父親當初的敵人就讓他重登王位。查理二世同意了議會的條件,回到了英格蘭,廢除了許多克倫威爾制定的清教徒政策。[8]

威斯敏斯特教堂舉行加冕儀式時,查理二世注意到蒙克正和一個手持伊甸蘋果的人對話,但他為了能夠戴上皇冠而不得不低頭,沒有看到蒙克和那個人之後做了什麼。[8]

後續影響[]

奧利佛·克倫威爾透過建立統一的不列顛群島共和國獲得了政權。他將英格蘭變成了一個統一的民主國家,但也建立起了清教徒式的集權獨裁。因此,英格蘭共和國在克倫威爾去世之後便土崩瓦解,查理二世得以復辟斯圖亞特王朝。[8]

王權復辟二十五年後,英國再次爆發革命,史稱「光榮革命」。這場革命為現代的自由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礎。英國從此以後不再受國王與貴族的控制,議會將會獲得國家政權。這種制度被稱作「君主立憲制」。約翰·洛克的理念深受這場革命的影響。 [來源請求] 光榮革命帶來了取代封建主義的發展資本主義。在資本主義的經濟體系中,人們關注的不是財富,而是金錢本身。基於哲學、政治、科學基礎首先開始工業革命大英帝國在200年後成為了人類有史以來規模最為龐大的帝國。[9]

但這些理念是聖殿騎士藉助洛克的思想帶來的。他們控制大英帝國的時間長達百年之久,製造了政治與經濟上的動盪。雷金納德·伯奇海瑟姆·肯維克勞福德·斯塔瑞克等聖殿騎士透過經濟與政治控制著這個國家。在民眾的不滿與連續的叛亂中,大英帝國的部分領土遭到了高度的鎮壓,英國首都倫敦、北美十三殖民地印度都是如此。這一切的背後都是聖殿騎士的運作。[9][10][11]

登場作品[]

參考與來源[]

  1. 刺客教條:辛迪加》- 資料庫:親衛騎兵
  2. 《刺客教條:辛迪加》- 資料庫:聖瑪格麗特教堂
  3. 《刺客教條:辛迪加》- 資料庫:蘭貝斯宮
  4. 《刺客教條:辛迪加》- 資料庫:蘭貝斯橋
  5. 《刺客教條:辛迪加》- 資料庫:國會大廈
  6. 《刺客教條:辛迪加》- 資料庫:聖詹姆斯公園
  7. 《刺客教條:辛迪加》- 資料庫:聖瑪麗瑪特費隆
  8. 8.0 8.1 8.2 8.3 8.4 8.5 刺客教條:傳承計劃》- 假日:第一章 - 昔日聖誕幽靈
  9. 9.0 9.1 《刺客教條:辛迪加》
  10. 刺客教條III
  11. 刺客教條:遺棄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