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州(现代汉语拼音:Tián Zhōu,汉语注音符号:ㄊㄧㄢˊㄓㄡ ),今属中国广西地区。明朝时设田州府,靠近安南(今越南)地界,改土归流时期叛乱频发。嘉靖六年,卢苏、王受二人再度掀起叛乱,王守仁在张永推荐下,领兵前往田州平叛。
历史[]
置州[]
唐朝开元年间,于桂西地区置田州,后几经改名改制,成为明朝西南的一个府。[1]
叛乱[]
明初以来,田州地界由土官岑氏统领,是右江流域最大的土官势力,盛极一时。[1][2]
弘治十五年(1502年),土官岑浚对周围土官进行了干涉与攻击。弘治十七年,岑浚攻破田州。当时年仅九岁的岑猛在家臣保护下逃往归顺州,得到知州岑璋庇护。后岑璋之女改名“张花”与岑猛成婚,后又自行改名为“瓦”,自称“田州官妇岑氏瓦”,人称“瓦夫人”。岑浚的一系列行为被中央朝廷定性为“叛乱”,遂于十八年派都御史潘蕃率军平定。叛乱平定后,朝廷于当年八月下令对田州、思恩二府进行改土归流。[1][2]
但改土归流的政策并未得到土官的广泛认可,反抗改土归流的叛乱时有发生。先是正德九年(1514年)土酋覃恩叛反,后又有嘉靖三年(1524年)土目刘召作乱。[1]
嘉靖四年(1525年),谋求恢复土官制度的岑猛聚众叛反,最终遭到都御史姚镆率军八万平定。此后,姚镆认为田州、思恩频繁叛乱正是因为久久未能完成改土归流,于是加紧了改土归流的落实进度。[1]
平定岑猛之乱时,姚镆部将沈希仪击破了据关坚守的岑邦彦。[1]
但就在嘉靖六年(1527年)刚刚平定岑猛之乱后,受数年前前来投靠的谋士杨四维怂恿,岑猛的余党卢苏、王受二人奉岑猛幼子岑邦相为主,诈称岑猛未死,借得交趾军队二十万人再度发动叛乱。叛军起初势不可挡,奉姚镆之命留守田州的张经不敌败退,思恩、田州两府随后相继被叛军攻下。[1]
岑猛死后,他偏爱的庶长子岑邦彦也一同被杀。田州土知府的职位因此被传给岑邦彦之子岑芝。因岑芝年纪幼小,田州局势在瓦夫人的主持下才得以稳定。卢苏、王受二人所率叛军攻陷田州后,本应按照岑邦相之意杀死瓦夫人与岑芝,王受却暗中留情,放两人安然离开田州。[1]
平叛[]
卢王二人的叛乱虽然势头强劲,但部队无论战力还是士气都无法与一心平叛的朝廷大军相抗衡。代替姚镆率军的王守仁在瓦夫人的辅助下,率领中军先行在田州城北扎营。王守仁正与瓦夫人分析卢苏、王受二人情况时,叛军先对官军发动了袭击。王守仁事先已料得卢王二人的计策,虽对其主力狼兵的实力有所低估,还是顺利施展“反客为主”的计策,依靠沈希仪率领的前锋将敌军引入纵深后以火炮围攻。[1]
王守仁已查明田州叛乱频发的原因,心知不能贸然改土归流,更不能按照皇帝意思血洗思田土人,而要令叛军头目排除二心,忠于朝廷。因此,他在与叛军的初次交战中选择手下留情,明确“意在抚而不在剿”的态度。卢苏、王受二人虽领会王守仁意思,但却为自己的利益而犹豫不决,只能等待官军的进一步动作。[1]
当夜,官军逼近田州城下,不甘心失败的岑邦相率狼兵发动夜袭,却再次被官军击败。叛军士气连遭两败,低到了极点。就在这时,瓦夫人与王守仁得力部下张祐前来劝降。他们提出的条件有三条:一是改田州为田宁府,设流官知府总权;二是割田州府的八甲归田州,由岑邦相担任州判官,统管州事;三是分田宁府四十甲设十八土巡检司,卢苏、王受等土目均担任土巡检,统管各自领地。这三条条件经王守仁与瓦夫人两人商议斟酌而来,既不违背改土归流的大势,也杜绝了争权可能导致的后日纷争。[1]
受降[]
经过谈判,田州叛军同意次日向官军投降。次日,王守仁率众将进城受降,自己只带了两名侍从。读过杨四维写下的降书后,王守仁召见杨四维。杨四维实际上是罗祥起的化名,他和孪生兄弟合谋,计划借投降仪式的机会刺杀王守仁,却在采取行动时不敌王守仁和伪装成侍童的少芸。不过王守仁还是因为瓦夫人急于帮忙,反而被打中受伤。最后,行刺二人全部落命,而受降仪式最后也没有出现其他变故,得以顺利结束。[1]
钓鳌[]
到后院后,王守仁支开了名叫阿良的侍童,与少芸道明了真相。他说,自己早在听说杨四维此名时就已知道对方实为罗祥,只是不曾料到罗祥有孪生兄弟。前日少芸赶到田州后,王守仁才清楚局势极为不妙,于是一路将计就计,最后由少芸出奇制胜。如此一来,少芸背后之人的谜题对张永而言昭然若揭,王守仁到底还是中了张永揭穿身份的圈套。[1]
事已至此,与张永之间的决战已势在难免,王守仁要求少芸前去破坏“岱舆计划”,让她前往广州东南一个名为洪奇门的渔村找“铁心先生”。王守仁点拨了心绪不宁的少芸,与她约定端午日在洪奇门相见后,少芸就离开了。王守仁在少芸离开后因负伤而喝药疗养。考虑到他与张永的对决,他知道终将胜利,却没有感到喜悦。[1]
出现作品[]
参考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