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药教堂(Myrelaion Church,希腊语:Eκκλησία του Μυρελαίου),现名博德鲁姆清真寺(Bodrum Mosque,土耳其语:Bodrum Camii或Mesih Pasa Camii),曾是君士坦丁堡境内一座东正教的拜占庭式教堂,后被奥斯曼人改建为清真寺。这座砖石教堂邻近马尔马拉海。[1]
历史[]
拜占庭帝国时代[]
922年以前的几年里,可能是在对保加利亚帝国的战争期间,罗曼努斯一世·利卡潘努斯在君士坦丁堡九区一处名为“Myrelaion”——在希腊语中意为“没药之地”——的位置购置了一所房产。在他践祚成为拜占庭帝国皇帝后,这座建筑成为一座新皇宫的核心,影响着其东向一公里处的君士坦丁堡大皇宫和利卡潘努斯家族宗祠的地位。
当时他在没药之地建起了没药宫,它建立在一座5世纪的大圆厅堂上。这座圆厅的外径足有137.1英尺(41.8米),在古代世界,规模能凌驾其上的圆厅唯有罗马万神殿。10世纪,这座大厅不再使用,可能是罗曼努斯本人将它改造为一座拥有70余柱撑起拱顶的蓄水池。在这所宫殿附近,皇帝建造了没药教堂,最初是为其王后狄奥多拉修建的地上礼拜堂和地下室墓穴,过后,它成为了皇帝的家族陵墓。[2]
922年12月,狄奥多拉葬在此地。[2]过后931年,利卡潘努斯的长子也葬在教堂内。罗曼努斯中断了一项延续六百余年之久的传统:自君士坦丁一世以来,几乎所有拜占庭皇帝都葬在君士坦丁堡的圣使徒教堂。
后来皇帝将没药宫改建为修女修道院,948年6月他以修士身份流亡仙逝后,也被葬在这座教堂内。
该教堂在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期间的1203年遭一场大火焚毁。虽然它在1204年至1261年拉丁帝国占领君士坦丁堡期间遭到废弃,但帕里奥洛格斯王朝在13世纪末期复辟拜占庭后将其修复。
奥斯曼帝国时代[]
奥斯曼帝国于1453年征服君士坦丁堡后,在巴耶济德二世治内的1500年,[2]没药教堂被时任大维齐尔(Grand Vizier,即辅政大将)麦西哈·帕夏(Mesih Pasa)改建为清真寺,带有一座宣礼塔,并以该建筑的地下部分结构命名它——“博德鲁姆清真寺”(Bodrum Camii)中的“Bodrum”意为"地下室,地下墓所",“Camii”意为"清真寺"——但这座建筑也以其建造者的名讳命名。[2]这座建筑曾在1784年、1911年两度遭到大火焚毁,随后遭废弃。[2]
现代[]
1930年,其圆形蓄水池出土。1964年至1965年的伊斯坦布尔博物馆修复时,几乎将其外部砖石结构全部替换掉,不过之后中断了工程。
该清真寺最终在1986年被重建修复,向公众开放。[2]如今,博德鲁姆清真寺坐落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法提赫区,周围三面都是和它很不协调的现代化公寓楼。自1990年蓄水池被修复后就在几年间变为一家购物中心,被一些虔心信女用作祈祷场所。[2]
琐闻[]
登场作品[]
- 《刺客信条:启示录》
参考来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