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客信条维基
註冊
Advertisement
刺客信条维基
Eraicon-Locations


Smallwikipedialogo
熱拉爾德:「西班牙人現在……對我們的目標表示贊同。新制定的法律可能……能讓你在解救奴隸的時候更輕鬆一點。」
艾弗琳:「這是不是第一次家裡比在外更舒服點?」
―1771年,熱拉爾德艾弗琳在新奧爾良對話道。[來源]

新奧爾良(英語:New orleans,法語:La Nouvelle-Orléans),是美國路易斯安那州最大的城市,位於路易斯安那州東南部。城南有密西西比河橫穿過市。

新奧爾良因在貿易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很快就成為了經濟、政治與文化中心。新奧爾良雖由法國人建立,但在歷史上曾多次易手。

歷史[]

法國之根[]

早在17世紀90年代法國探險家與貿易者到來之前,原住民就已定居在後來新奧爾良建立的地方;1718年5月7日,密西西比公司建立了這座城市。早在新奧爾良建立之初,奴隸就已在城市中比比皆是,成為了新奧爾良複雜而多元社會中十分突出的組成部分。[1]

新奧爾良因屬於連接密西西比河與墨西哥灣的這一重要貿易路線,很快就發展為地區的首要經濟、政治、文化中心。刺客聖殿騎士雙方很快都意識到新奧爾良的重要性,先後在新奧爾良建立了分支組織。聖殿騎士組織參與到貿易當中,爭奪地區的控制權,試圖與當地政府的官員簽訂秘密協定。[1]

西班牙之治[]

易手[]

「 我會儘可能促成殖民地順利轉交。你的任務會招募到足夠多工人的——你只要兌現你的承諾就好。現在勞動力正處於短缺狀態,而我還必須保住自己總督的位置。」
―1765年,阿巴底對德·費勒說道。[來源]

自法國在北美爆發的七年戰爭中戰敗之後,新奧爾良連同路易斯安那殖民地於1762年根據《楓丹白露條約》被轉讓給了西班牙,但當地居民對此並不知情。[1]1763年,路易斯安那新任總督讓-雅克·布萊斯·阿巴底下令拆除路易斯安那境內的法軍據點,準備將路易斯安那交給西班牙政府中的聖殿騎士成員。[2]

AC3L French soldiers

西班牙治下仍舊駐紮在新奧爾良的法軍士兵

大約一年之後,西班牙獲得路易斯安那的消息正式公開。聖殿騎士組織利用路易斯安那的這次轉讓接觸到了政府的最高層,進一步拓展了他們的行動。與此同時,路易斯安那殖民地所有權從法國到西班牙的轉讓以及西班牙殖民政府所採取的遠離原法國行政結構設施的政策導致了當地居民對西班牙羸弱政治權威的不滿。[1]

在這種模稜兩可而缺乏穩定的政治環境下,聖殿騎士很快便產生了奪取新奧爾良的想法。[1]1765年,總督阿巴底與聖殿騎士拉斐爾·華金·德·費勒達成了一項交易; 阿巴底繼續掌權,確保殖民地的轉讓在自己監督下進行並為德·費勒提供秘密計劃所需的工人。但是,刺客艾弗琳·德·格朗普雷發現了這項陰謀,在總督府舉辦宴會時刺殺了阿巴底。[2]

1766年,來自聖多明戈的叛變刺客巴蒂斯特盯上了新奧爾良的貴族,準備毒殺他們,幫助聖殿騎士進一步掌控新奧爾良。但隨著艾弗琳刺殺了巴蒂斯特,結束了他的計劃,這場危機也就迎刃而解。[2]

路易斯安那叛亂[]

主要條目: 路易斯安那叛亂
「我們能有一個為和平施展才華的女兒是多麼幸運……她的才華沒有耗費在新奧爾良街頭的騷亂之中。自西班牙人來之後,動盪的日子實在太多了……」
―1768年,菲利普·德·格朗普雷談到西班牙對路易斯安那的接管時說道。[來源]

同年,聖殿騎士顧問安東尼奧·德·烏略亞來到新奧爾良,就任路易斯安那第一位西班牙總督。但是,他放任法國國旗飄揚在新奧爾良的街頭,與家人一同住在遠離新奧爾良的拉巴利茲,把殖民地的管理交給法裔克裡奧爾官員。[1]德·烏略亞暗地裡派人綁架了不少底層居民,把他們送到德·費勒位於墨西哥奇琴伊察的勞動營。[2]

AC3L Barricade

市民反抗德·烏略亞的士兵

1768年,德·烏略亞在路易斯安那實施了嚴格的貿易限制政策,為聖殿騎士大開便利之門,讓他們偷運工人的行動得以繼續。因此,法裔克裡奧爾人對他的評價一降再降,最終發動了反對總督統治的叛亂。騷亂很快便擴散開來,市民們在街道上堆起了路障,還有人公然挑釁西班牙的士兵。[2]

城市中不斷發酵的混亂迫使德·烏略亞離開藏身處為謀求和平而進行協商。他派出的使節在路上被受命刺殺總督的艾弗琳伏擊;但艾弗琳最後選擇饒過德·烏略亞,要求他離開新奧爾良。在德·烏略亞離開後,新奧爾良迎來了由法裔克裡奧爾人管理的短暫時光。[2]

在法國國王的贊同下,西班牙任命了烏略亞的繼任者——亞歷杭德羅·歐萊利將軍,要他鎮壓這場叛亂,懲治有關人員。為了避免更為嚴重的暴力行為,當地法裔克裡奧爾人的領袖呼籲市民避免武裝對抗、接受西班牙政權的統治。1769年夏天,歐萊利在沒有受到太多阻撓的情況下來到了新奧爾良,處死了曾在叛亂前線的那些人。他頒布了《歐萊利準則(O'Reilly's Code)》,這部法律結合了卡斯提爾與印度群島的法律,將路易斯安那的司法系統同西班牙保持一致。[1]在接下來幾年時間裡,西班牙鞏固了對路易斯安那的控制,同時也鼓勵了自由貿易,消除了歸還奴隸自由的限制。 [2]

聖殿騎士覆滅[]

「聖殿騎士永遠不會讓奴隸獲得自由!他們甚至讓富人也處在自己的奴役之下——可大多數人甚至都不曾懷疑過……」
―1768年。艾弗琳這樣評論聖殿騎士對新奧爾良的控制。[來源]
The Prodigal Daughter 5

巴斯克斯麾下的一名徵兵人員賄賂西班牙士兵

新奧爾良在一段時間內暫時擺脫了聖殿騎士的陰謀。但1771年,一個名叫迭戈·巴斯克斯的聖殿騎士在新奧爾良開始了行動,透過賄賂四處招募西班牙的士兵。鑑於路易斯安那河口對於新奧爾良在經濟上的意義與作為走私路線必經之地的地位,巴斯克斯準備奪取此地。同年,艾弗琳暫時挫敗了巴斯克斯的計劃,但她的離開為巴斯克斯的軍隊休養生息製造了機會。[2]

路易斯安那的總督判斷英國會與西班牙的領地保持距離,於1776年決定透過讓走私者運送補給品的方式援助十三殖民地的愛國者。聖殿騎士反對這一決定。巴斯克斯隨後指令部下儘快趁機從走私者那裡偷走那些補給品,但艾弗琳再次阻撓了他的計劃,巴斯克斯的行動又一次以失敗告終。[2]

同年,巴斯克斯被艾弗琳刺殺,聖殿騎士在新奧爾良的勢力逐漸衰弱,只剩下「合伙人」仍然身份不明。1777年,艾弗琳發現自己的繼母瑪德琳·德·利斯爾就是路易斯安那聖殿騎士的頭目。於是艾弗琳先假意要轉投聖殿騎士的行列,信以為真的瑪德琳隨後在聖路易大教堂舉行的加入儀式中被艾弗琳刺殺。此後,聖殿騎士在新奧爾良的勢力暫時被徹底摧毀。[2]

路易斯安那購地案[]

在接下來的幾十年裡,新奧爾良因數次大火而遭到了嚴重的損壞,眾多法國殖民時期的房屋都在大火中被燒毀。1801年,西班牙對路易斯安那的殖民統治結束,經西班牙人精心管理擴張的新奧爾良也隨之回歸法國統治。但是,法國的統治只持續了兩年。在時任美國總統托馬斯·傑斐遜方面的提議下,拿破崙·波拿巴於1803年將路易斯安那賣給了美國。[1]

城市布局[]

AC3L New Orleans port

碼頭

新奧爾良被柵欄圍牆環繞,大致可分為三個區。碼頭位於最南端的區,居民多為粗野的水手與令人緊張的走私者。作為新奧爾良最重要的收入來源之一,碼頭有著不計其數的倉庫與儲藏建築。奴隸販子的所有地則位於新奧爾良的西南角。[2]

中央區是新奧爾良最大的一個區,新奧爾良有錢有權的人居住於此。中央區有著引人注目的地標建築聖路易大教堂,還有著不少富麗堂皇的宅邸、樹木與豪華的花園,是新奧爾良在貿易路線中顯赫地位的最好證明。涼亭與露台這樣的裝飾以及以碼頭附近法國市場為代表的庭院、市場隨處可見。在狂歡節(Mardi Gras)期間,處處懸掛的面具、燈籠與五顏六色的布料為整個中央區點染上了節日的氛圍。[2]

AC3L poor streets

新奧爾良的貧民區

最北端的區主要居住的是農民與工人。他們同這座城市的榮華富貴無關,大多數人生活在貧困潦倒之中。在這一帶的街道上時常會看到動物在四處閒逛,街道也不同於更為富裕的地區,多為沒有鋪石板的砂石路,也窄得多。新奧爾良的墓地位於貧民區,軍營位於貧民區的東北角。[2]

新奧爾良因為社會多元化,常住人口也包括了各種各樣各不相同的群體。新奧爾良絕大多數居民來自法國,穿著風格比較相似,就連僕人一般也穿著與主人十分相像的市民裝束,只是顏色沒有那麼鮮艷。[2]

新奧爾良的著名地標有聖路易大教堂、軍人廣場、聖彼得公墓、剛果廣場約翰女士遺產、總督府、格朗普雷宅邸格朗普雷倉庫等。[2]

瑣聞趣事[]

  • 在歷史上,新奧爾良在18世紀的布局遵循網格規劃,街道之間多以直角相交。但是關卡設計師因這一布局無法顧及遊戲趣味性而在場景設計上沒有遵守史實。[3]
  • 在序列1和2中,法軍士兵只出現在新奧爾良、路易斯安那河口。在後面的序列中,根據劇情時間,因為西班牙接管了路易斯安那,會有西班牙士兵頂替法軍士兵。
  • 在艾弗琳和熱拉爾德駕駛裝載了火藥的馬車逃離時,新奧爾良的街道為了方便馬車移動而略微變寬了一些。

畫廊[]

登場作品[]

參考與來源[]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