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仁之乱(おうにんのらん,Ōnin War),也称应仁·文明之乱(おうにん・ぶんめいのらん,Ōnin-Bunmei war),是一场自应仁元年(1467年)开始,到文明9年(1477年)逐渐结束,持续将近11年之久的动荡战乱,也是日本战国时代的开端。[1]
冲突起于室町幕府管领之争等前事以及[2]足利将军家的继位问题:当时的第八代幕府将军足利义政长年无后,[1]各方围绕何人接替他的权位等问题发生了争端,一派拥戴他的弟弟足利义视,一派支持义政年幼的儿子足利义尚。[2]
争端很快从政治纠纷升级演变为公开冲突,[2]也因细川氏和山名氏两大有力守护大名之间的敌视而更为炽烈。[3]全日本各地的诸多武士投身于这场发生在京都的浩大战斗,东军和西军相杀的烽烟绵延十载。[1]
历程[]
镰仓时代后期以来的旧有统治势力的既得利益逐渐被侵蚀,陆续发生的战乱让实力增强的国人、商人和农民等日益抬头。此外,室町幕府的结构制度让将军自幕府成立之初就缺乏牢固的权力基础,和守护大名一样存在受家臣影响强烈的问题。由此,将军和大名家都经常发生继任者彼此争战的问题。[2]
文安6年(1449年),足利义政继任为将军。他在治内曾设法制衡细川胜元等各方。29岁时,义政依然无后,彼时在世的足利氏宗家男性只有三人,将军家面临绝嗣危机。于是宽正5年(1464年)时,义政令出家的弟弟足利义寻还俗并改名义视,准备以他作为后继者。然而次年年末,义政得子义尚,自出生起这幼子就被视作世子,但义视的继承人待遇也未曾变更。[2]
文正元年(1466年)年末,畠山氏家中的骚乱争斗蔓延到京都,发生了御灵合战(ごりょうがっせん)。因此前矛盾而彼此对立的细川氏和山名氏双方都在京都集结诸国的兵力,形成以方位划分的东军和西军。过后,战场还曾转移到摄津、丹波和山城其他位置。[2]
后来,战事的胶着让双方都产生了厌战情绪。文明4年(1472年),细川胜元和山名宗全开始和议磋商,但因各方面因素未成。次年上半年,两人相继去世。两年后,义政把将军之位让给义尚,随后隐居。[2]
最后,西军内出于不同的因素分崩离析,纷争的各方势力各自退去,虽然在都城集结了数十万兵,但这场战争实际上并未分出胜负,就在文明9年(1477年)年末落下帷幕。[2]
后续尾声[]
古都的破落[]
在这场战争中,足轻和野伏(のぶし)以及恶党(あくとう)一同将京都摧残得满目疮痍,让足轻第一次博得了作为高效军事层级的声誉。[4]战乱让京都大部分区域被严重烧毁,尤其是上层阶级地带的殿宇和寺庙。[1]
京都的商人和工匠居住的地区并未遭到毁坏,因为各方认为这些地方穷困,没有资产可供搜掠。但实际上,正是这些人一直在向战争双方供给销售物资,积累了财富。[3]本地工商业市民群体町众致力于这座城市的复兴,他们大部分是天台宗信众,多聚集在城中本能寺内,让此地在16世纪初一时繁盛。[5]
尽管京都经济低迷,但义政在乱局不久后依然修筑了银阁寺,文明15年(1483年),建造工程虽未完成,义政还是搬入了寺内居住,一心和友人们醉心于闲逸和诗画茶道的风雅艺术,对彼时京都的战乱充耳不闻。[3]日本皇室和幕府仍在京都存续运作,但在军事和政治上都是势单力薄,无力发挥应有的作用。[1]
诸国的星火[]
战后,室町幕府将军势力衰微,名存实亡,权力大幅削弱,在政治和军事方面基本毫无作用。走向崩溃的幕府一落千丈,日本迎来了兵燹不熄的战国时代,诸国纷争愈演愈烈。[1]
在日本中央权力分裂、缺乏中央权威的局面下,[1]伊贺国的地侍自治集团伊贺惣国一揆应运而生。他们决意要在接续到来的不测乱世中创造自己的生活和秩序。[6]
战争结束后,一些守护大名返回了自己的封地,或是出于经济原因,或是因为他们在京都的宅邸被毁。许多农民和农奴则与他们相向而行,他们离开农村前往城镇,改业为商贾或匠师,从而发展出一种崭新的文化。[3]
有些返回的武士发现,在他们缺位期间,权势已经被他人夺取,这种情况并非是单向且不变的。下克上风气盛行,能够稳固权力者成为了战国大名,在战乱之世的日本占据了一席之地。[1]
登场作品[]
参考来源[]
|
|
登场角色
|
刺客 (袖剑一揆)
|
|
|
圣殿骑士
|
|
|
织田氏
|
|
|
丰臣氏
|
|
|
真幕府
|
|
|
耶稣会
|
|
|
伊贺惣国一揆
|
百地三太夫 • 藤林保丰 • 藤林奈绪江 • 阿茉 • 古田丹治
|
|
德川氏
|
|
|
明智氏&细川氏
|
|
|
一向一揆
|
|
|
濑田川杀手
|
|
|
其他
|
|
|
|
派系
|
|
|
地点
|
总览
|
|
|
|
姬路(姬路城 • 十二所神社 • 姬路座库房 • 射楯兵主神社 • 香寺屋敷 • 酒坊 • 西福寺 • 德兵卫之家 • 麻衣屋敷 • 绮罗街 • 瑞严寺 • 铁工街区) • 英贺 (英贺旧港 • 英贺本德寺) • 三木 (高野砦 • 宫上砦 • 三木城(三之丸遗迹) • 三木码头 • 云龙寺遗迹 • 中村忠滋的藏身处) • 加古川河口 (明石 • 高砂 • 高砂湿地 • 龙山 • 龙山护卫营 • 龙山矿场 • 龙山码头 • 生石神社 • 有马温泉) • 战场 (丹生山妙养寺 • 黑瀑布 • 平井山砦 • 四合谷据点) • 圆教寺 (摩尼殿 • 三之堂 • 十地院 • 秀吉营地) • 神吉焦原 (高木大冢砦(高木古坟) • 高御位山 • 木工坊 • 神吉城(神吉遗迹 • 常乐寺) • 乌丸町营地 • 羽场山(羽场山营地)) • 镰仓峡 (教海寺 • 平田瞭望台 • 雄胜营地 • 御衣瀑布) • 笠形山 (北野村 • 播磨山峰 • 稻荷山(稻荷山军营) • 黑石瀑布 • 加舍神社 • 龙头瀑布 • 七种瀑布 • 千峰 • 情人湖 • 雪彦山(危险之路))
|
|
|
|
|
|
安土 (安土城) • 比叡山(延历寺) • 濑田河口 (濑田唐桥 • 交易者的乡间藏身处) • 琵琶湖 (冲之白石) • 光原 • 铃鹿山 • 长滨 • 伊部高地 • 五色边地 • 盐津 • 高岛海岸 • 坂本 • 安昙川溪谷
|
|
|
高野山 • 杂贺(杂贺城) • 荣螺鬼涯 • 和歌之浦 • 根来寺 • 纪之川溪谷 • 中边路 • 熊野三山 • 伊势路山道
|
|
|
福知山(福知山城) • 茶臼山 • 竹田城 • 丹波高地 • 八上 • 宫津湾 • 银原 (多田 • 多田银山) • 龟山 (龟山城)
|
|
|
东大寺 • 高取 • 葛城 • 飞鸟岩盘地 • 吉野 (吉野山) • 暗渠 • 宇陀松山 • 奈良腹地 (奈良) • 郡山
|
|
|
京都(本法寺 • 金阁寺 • 狩野派画院 • 本能寺 • 相国寺 • 东寺 • 二条城 • 飞鸟井氏领地 • 高桥宅邸 • 皇居 • 京都浴场 • 公方大人旧宅 • 梅宫大社 • 南蛮寺 • 千利休的茶馆 • 耶稣会士居所 | 山科) • 小仓池 (平等院 • 石清水八幡宫 • 御座岛 • 御座峰 • 中书岛) • 集会丘 (东福寺 • 樵夫营地 • 清水寺 • 如意大慈寺 • 山间之塔 • 银阁寺 • 银阁源地 • 源之丞的安全屋 • 祗园神社) • 山崎 (山崎城) • 鹰之巢 (沉思崖 • 南城古坟 • 胜浦渔村 • 遗弃之塔 • 勇气之路) • 胜龙寺 (大山崎村 • 胜龙寺城) • 岚山 (空也瀑布 • 岚山瀑布 • 天龙寺 • 竹林) • 玄武高地 (鞍马寺 • 鞍马温泉 • 花园城 • 金阁寺 • 浪切不动尊神社 • 埋葬希望之墓 • 闹鬼的祟神村 • 上贺茂神社 • 玄武全景) • 小叶空地 (废弃据点 • 镰仓权现神社 • 宇治田原町 • 猿丸神社)
|
|
|
大坂(野田村 • 大坂城 • 天王寺 • 住吉神社 • 大坂寺 • 福岛遗迹 • 荒城遗迹 • 烧毁的中岛村 • 渔民区 | 石山本愿寺 • 若江城) • 交野(交野城) • 交野山麓 (都筑的藏身处 • 交野破败神社 • 起伏的幽谷) • 千里山丘 (刀根山宿场 • 小屋名遗迹 • 英勇之路) • 堺(八板若狭家宅 • 兑币区 • 堺港 • 堺火器街区 • 今井府邸 • 今井宗薫的商栈 • 南蛮船 • 千利休的茶室) • 和泉海岸 (大仙陵古坟 • 金刚山 • 金刚山静居处 • 愿泉寺) • 中山峰 (布引瀑布 • 七松 • 西宫神社 • 西宫神社町 • 中山瞭望塔) • 迷踪山 (富子的农场 • 迷踪山顶) • 河内高地 (槙尾寺 • 河内荒塔 • 寺啄鸟巢 • 乌帽子形八幡神社) • 尼崎 (伐木过道 • 尼崎城 • 尼崎酒家 • 向日宿场) • 高槻 (高槻城 • 高槻教堂) • 八幡平原 (伐竹工瞭望塔 • 伐竹工营地 • 牧野车冢古坟 • 西瓜田地) • 闷热之地 (江口道口 • 郡山营地 • 闷热之地塔楼)
|
|
|
苏洞门 • 内中尾山 • 水月湖 • 小滨 • 破碎海岸 • 小入峠
|
|
|
重大事件
|
|
|
术语与概念
|
|
|
武器与工具
|
|
|
敌人种类
|
|
|
DLC
|
|
|
|
|
史前时期
|
|
|
公元前
|
|
|
1-5世纪
|
|
|
6-10世纪
|
6世纪
|
罗马之劫(410年) • 隋灭南陈
|
|
7世纪
|
|
|
8世纪
|
|
|
9世纪
|
|
|
10世纪
|
菲里斯河场之战
|
|
|
11-15世纪
|
|
|
16-20世纪
|
|
|
21世纪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