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客信条维基
Advertisement
刺客信条维基
Eraicon-Timeline


「我們已然落敗,但我尚未死去!」
―1453年5月29日,君士坦丁十一世·帕裡奧洛格斯在最後的衝鋒中高吼[1]
Smallwikipedialogo

君士坦丁堡的陷落(Fall of Constantinople), 也稱征服伊斯坦布林(Conquest of Istanbul)。時年21歲的奧斯曼帝國蘇丹「征服者」穆罕默德二世率大軍圍攻拜占庭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拜占庭最後的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帕裡奧洛格斯率殘軍堅守。拜占庭軍勉力守城54天後,1453年5月29日,穆罕默德二世發揮一枚伊甸蘋果的力量終於擊潰拜占庭軍隊。該事件標誌著拜占庭帝國和羅馬帝國遺留傳承的滅亡,也是中世紀晚期的結束和近代早期的開始。[2]

歷程[]

戰爭之前[]

在君士坦丁十一世登基時,拜占庭帝國已是風雨飄搖。在帕裡奧洛格斯王朝復辟後,衰弱的拜占庭從無寧日,反覆擊退拉丁人、塞爾維亞人、保加爾人和奧斯曼人等外來進犯。在1346年至1349年間的黑死病讓君士坦丁堡近半數居民喪命,加上帝國版圖縮水、經濟下行,這座城市人口進一步減少。至1450年,積貧積弱的帝國已無力維持疆土,勢力範圍縮小到君士坦丁堡城外和馬爾馬拉海的王子群島、伯羅奔尼撒半島的摩裡亞行省等地。

彼時的奧斯曼帝國疆域步步逼近拜占庭所剩無幾的版圖,至1405年時他們就掌握了大片土地,在1449年其勢力已包圍了君士坦丁堡。曾遍及地中海東部全境的拜占庭帝國領土僅剩下君士坦丁堡、伯羅奔尼撒半島和愛琴海少數島嶼,甚至還要向奧斯曼納貢。

1451年,19歲便二度登位蘇丹的穆罕默德大力強化奧斯曼海軍,準備進攻君士坦丁堡。當時的歐洲各國對此頗為歡迎,認為這位年輕氣盛的蘇丹經驗不足,會讓奧斯曼帝國誤入歧途。而穆罕默德開始建立堡壘控制博斯普魯斯海峽,對大炮射程內的船隻徵收通行費用,曾有威尼斯船隻對其停止信號視若無睹,遂被擊沉,而倖存的水手被斬首,船長則被恐怖地穿刺,作為對其他船隻的警告。同時,他也對歐洲的使節友好溫和,加深了他們的誤判。不過,君士坦丁十一世自然透過其舉措很快洞悉了他的真實意圖。

1452年,奧斯曼人威脅迫在眉睫,君士坦丁致信教皇請求呼籲締盟,但拜占庭人高估了教皇的影響力,各國對強化教皇的控制可不甚熱心。此外,歐洲列國正在養精蓄銳,英國法國百年戰爭中大傷元氣,西班牙則是進行收復失地運動神聖羅馬帝國在內訌鬥爭等,只有意大利北部的熱那亞威尼斯等商業城邦國來援,但只是杯水車薪。

1453年前某時,穆罕默德二世獲得了一隻伊甸蘋果,它將在圍城戰發揮重要作用。[2]在圍城前,君士坦丁遣使攜禮試圖安撫蘇丹,但使節被斬。

1453年3月底,君士坦丁下旨進行人口普查準備應戰,而可作戰人員的數字即使加上了異國來援者也非常難看。水陸相加將近20公里長的城牆最近在君士坦丁的前任約翰八世治內得到修繕,拜占庭人相信足以堅持到歐洲來援。

攻城起始[]

帶著蘋果的穆罕默德率8萬至20萬的大軍、320艘船的海軍等兵力圍攻君士坦丁堡。1453年4月5日,蘇丹率領最後一支圍城部隊抵達陣地,圍城戰開始。奧斯曼軍迅速占領了君士坦丁堡外的一些拜占庭要塞。

一直以來,城池和城堡要塞依賴城牆抵禦來犯者,而君士坦丁堡的城牆——特別是狄奧多西二世修建的雙層城牆——是古代和中世紀時世界上最為先進的防禦體系之一,讓這座城池固若金湯。然而在火藥的時代,這種防禦工事終於呈現頹勢。奧斯曼的大炮改變了圍城戰,在0.93英里(1.5公里)的射程內反覆發射重達1100磅(500公斤)的炮彈,在堅不可摧的城牆上轟擊出缺口。

奧斯曼人在攻城之道上頗為專業,為預防瘟疫,他們會焚燒屍體、處理穢物,檢查水源。

金角灣奇策[]

但君士坦丁堡仍然能靠巍峨的城牆和升起的金角灣巨鏈阻攔大軍,即使抬出了新式烏爾班巨炮也收效甚微。奧斯曼軍無法突破金角灣內海軍基地和巨鏈的封鎖,而巨鏈又有28艘軍艦扼守險要。奧斯曼人只能封鎖住此地,讓拜占庭的援助艦隊無法進入——然而4月20日一支來援的四船小艦隊激戰一番後成功突圍而入,守軍士氣大增。

於是他們賄賂了加拉達的熱那亞商人,大量取得板塗上的油脂,鋪設成將近兩公里的滑道,在4月22日強行將80多艘船的艦隊從博斯普魯斯海峽拖上岸,從加拉達山丘沿著滑道越過巨鏈等防線,滑入遠在巨鏈上游的金角灣水域,最終水陸並襲,逼近君士坦丁堡的峽灣內側。[3]

殊死一搏[]

在奧斯曼帝國軍圍城期間,城內的刺客們曾建議君士坦丁獻城投降以圖自保,但他卻一口回絕了。[4]據後世的奧斯曼刺客大師優素福·塔齊姆所述,在守城時拜占庭已傾盡國庫,連君士坦丁帝袍上的珠飾都已變賣,只得拿玻璃製品魚目混珠。[4]

由於久攻不克,5月中旬至25日,奧斯曼人甚至試圖挖地道,但被拜占庭人及時識破並得知了所有地道位置,隨後加以摧毀。

5月21日,穆罕默德向城內派遣使節,提案讓君士坦丁交出城池即可解圍,允許皇帝和其他居民攜帶財產離開,承認皇帝是伯羅奔尼撒總督,保證留在城內居民的安全。君士坦丁不願俯首納降,稱沒有人能決定獻城,因為城內全員皆願奮命守城。

在某時,穆罕默德使用了伊甸蘋果的力量,勝利的天平徹底倒向奧斯曼軍。

傳說在君士坦丁堡被奧斯曼軍圍城攻陷前的最後一晚,即1453年5月28日,君士坦丁和本城東正教牧首阿塔納修斯二世狄奧多西婭大教堂裡舉行了最後的守夜祈禱,祈求奇蹟降臨挽救他們死裡逃生。聖索菲亞大教堂也進行了莊嚴的晚禱,城內舉行宗教遊行。[5]

帝國終局[]

翌日,君士坦丁與其將軍們在布拉切尼宮中舉行最後的彌撒,靜待奧斯曼人攻破城牆。不久,奧斯曼軍的大炮終於在城牆上轟開兩處缺口。待他們長驅直入時,君士坦丁卸下自己的紫色帝袍,撕去自己的皇室紋章,率領剩餘部屬進行了最後一次孤注一擲的守城戰,並高吼:「我們已然落敗,但我尚未死去!」,隨後,他被亂軍淹沒。他的屍身未被辨出確認,可能和他的戰士們一併被埋在亂葬坑中。[6]

皇帝御駕親率殘軍守住最終防線時,仍有數百民眾留守狄奧多西婭大教堂,用玫瑰花環裝點它,並反反覆覆地祈願君士坦丁堡的平安。[5]

隨著奧斯曼人攻入,占領金角灣城牆,許多拜占庭方士兵潰逃,威尼斯人撤回船上,熱那亞人逃到加拉達區。許多人投降或跳下城牆自盡。一些平民僥倖逃到威尼斯船隻上離開金角灣,熱那亞和一些拜占庭船隻緊隨其後,在奧斯曼海軍到來前離去。由於奧斯曼人對劫掠戰利品更有興趣,一些平民倖免於難,而是在未來淪為奴隸

永恆之城易主[]

在蘇丹穆罕默德二世的帶領下,耶尼切裡從城牆上的一處缺口湧入城市。[7]踏入這座毀作廢墟的城市後,穆罕默德首先奔向聲名遠播的聖索菲亞大教堂,跪倒在地將一抔生土撒到自己的包頭巾上以示尊重。而後他將之改為清真寺。[8]

大軍行至狄奧多西婭大教堂時,只見其中處處裝飾著玫瑰花瓣與悲痛欲絕的平民。留守教堂者均被羈押下獄,教堂也被改作綜合軍用設施。[5]

許多平民躲在教堂希望得到上帝的庇護,而奧斯曼軍根據這些被俘者日後在奴隸市集的價碼分開他們。據說當時穆罕默德依慣例允許三日屠城和姦淫擄掠,摧毀了許多東正教教堂。城內血流成河,奧斯曼人和基督徒的屍體在城內隨處可見。6月2日,君士坦丁堡幾乎一半化為廢墟,商鋪被洗劫一空,房屋無法容身,傳言穆罕默德為此「流下淚水」。

不過,早在1204年第四次十字軍東征,這座城市的許多財富就已被掠走,因此奧斯曼人所取得的戰利品較為有限。三日之期結束,穆罕默德下令終止劫掠,宣告所有基督徒可安全返回家園,自由且不被騷擾,雖然許多人已無家可歸。

傳承影響[]

穆罕默德在征服後獲得了巨大的榮耀和威望,他將奧斯曼都城從阿德裡安堡遷到君士坦丁堡,將奧斯曼帝國視為羅馬帝國的延續,認為這是一種傳承而非取而代之。征服後,他獲得了羅馬愷撒之名,這是330年君士坦丁一世祝聖君士坦丁堡時起傳承至拜占庭滅亡的,擁有帝都者便統治帝國的頭銜。雖然多數西歐君王和天主教方並不承認,但君士坦丁堡東正教牧首倒是很快承認了——穆罕默德任命了新的牧首,給予其大量地產、財富和地位,得到了正統的承認。

君士坦丁十一世作為君士坦丁堡最後一位基督教君主,加上他英勇殉國的壯舉,後世的歷史和希臘坊間傳說將之描繪為傳奇英雄。人們認為,君士坦丁大帝建起君士坦丁堡,另一位君士坦丁葬送了它;就如羅穆盧斯建起了古羅馬,另一位羅穆盧斯葬送了它,是一種宿命的體現。一些希臘傳說中,他被稱為「大理石之帝」,傳說他並未死去,被一位天使救出,化為大理石,藏在君士坦丁堡的金門之下,等待主的呼喚而復生,重新征服這座城市和舊日的帝國。

剩餘的拜占庭領土被吞併,一些行省如摩裡亞仍繼續作為拜占庭殘部,陸續在1460年至1479年間被征服。歐洲列國對此極為震驚,擔心遭受同樣的命運,他們在開展新的十字軍東征和與奧斯曼人交流之間產生分歧。伊斯蘭世界則狂歡慶祝,稱這座不落之城的淪陷是先知穆罕默德的預言兌現。而相互競爭的各派系則開始聲稱自己是羅馬正統的繼承者。

瑣聞[]

  • 圍城之前,奧斯曼人的大炮鑄造能力便已眾所周知,但其射程遠超守軍所料,各種新式火炮在此展開轟擊。最為知名的烏爾班巨炮根據同名鑄造者所稱足以「轟開巴比倫的城牆」,初時曾想為拜占庭人服務,卻因為拜占庭國庫空虛無力僱傭這位匈牙利工程師,他遂轉投穆罕默德二世,在阿德裡安堡僅三個月內就打造了這門巨大火炮。不過,發射速度和精準度欠缺,使得轟擊歷經數周,拜占庭人仍能在每次炮轟後及時修復城牆大部分損毀。
  • 希臘傳說1453年5月22日的月偏食預示了君士坦丁堡淪陷。四天後,全城被奇異的濃霧籠罩,據說霧散時一道奇光灑在聖索菲亞大教堂的圓頂上,那是「聖靈拋棄城市離去」。
  • 一些希臘人視週二是不吉之日,習俗源自君士坦丁堡淪陷之日也是週二。
  • 現代學者認為淪陷後不少拜占庭學者移民引發了文藝復興的希臘羅馬研究熱潮。

參考來源[]

  1. 《刺客教條:啟示錄》- 資料庫:拜占庭人
  2. 2.0 2.1 刺客教條:回憶
  3. 刺客教條:啟示錄》- 資料庫:金角灣巨鏈
  4. 4.0 4.1 刺客教條:啟示錄(小說)》- 第18章
  5. 5.0 5.1 5.2 《刺客教條:啟示錄》- 資料庫:玫瑰清真寺
  6. 《刺客教條:啟示錄》- 資料庫:拜占庭人
  7. 耶尼切裡
  8. 《刺客教條:啟示錄》- 資料庫:奧斯曼人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