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客信条维基
注册
Advertisement
刺客信条维基
Eraicon-Timeline


“我们已然落败,但我尚未死去!”
―1453年5月29日,君士坦丁十一世·帕里奥洛格斯在最后的冲锋中高吼[1]
Smallwikipedialogo

君士坦丁堡的陷落(Fall of Constantinople), 也称征服伊斯坦布尔(Conquest of Istanbul)。时年21岁的奥斯曼帝国苏丹“征服者”穆罕默德二世率大军围攻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拜占庭最后的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帕里奥洛格斯率残军坚守。拜占庭军勉力守城54天后,1453年5月29日,穆罕默德二世发挥一枚伊甸苹果的力量终于击溃拜占庭军队。该事件标志着拜占庭帝国和罗马帝国遗留传承的灭亡,也是中世纪晚期的结束和近代早期的开始。[2]

历程[]

战争之前[]

在君士坦丁十一世登基时,拜占庭帝国已是风雨飘摇。在帕里奥洛格斯王朝复辟后,衰弱的拜占庭从无宁日,反复击退拉丁人、塞尔维亚人、保加尔人和奥斯曼人等外来进犯。在1346年至1349年间的黑死病让君士坦丁堡近半数居民丧命,加上帝国版图缩水、经济下行,这座城市人口进一步减少。至1450年,积贫积弱的帝国已无力维持疆土,势力范围缩小到君士坦丁堡城外和马尔马拉海的王子群岛、伯罗奔尼撒半岛的摩里亚行省等地。

彼时的奥斯曼帝国疆域步步逼近拜占庭所剩无几的版图,至1405年时他们就掌握了大片土地,在1449年其势力已包围了君士坦丁堡。曾遍及地中海东部全境的拜占庭帝国领土仅剩下君士坦丁堡、伯罗奔尼撒半岛和爱琴海少数岛屿,甚至还要向奥斯曼纳贡。

1451年,19岁便二度登位苏丹的穆罕默德大力强化奥斯曼海军,准备进攻君士坦丁堡。当时的欧洲各国对此颇为欢迎,认为这位年轻气盛的苏丹经验不足,会让奥斯曼帝国误入歧途。而穆罕默德开始建立堡垒控制博斯普鲁斯海峡,对大炮射程内的船只征收通行费用,曾有威尼斯船只对其停止信号视若无睹,遂被击沉,而幸存的水手被斩首,船长则被恐怖地穿刺,作为对其他船只的警告。同时,他也对欧洲的使节友好温和,加深了他们的误判。不过,君士坦丁十一世自然通过其举措很快洞悉了他的真实意图。

1452年,奥斯曼人威胁迫在眉睫,君士坦丁致信教皇请求呼吁缔盟,但拜占庭人高估了教皇的影响力,各国对强化教皇的控制可不甚热心。此外,欧洲列国正在养精蓄锐,英国法国百年战争中大伤元气,西班牙则是进行收复失地运动神圣罗马帝国在内讧斗争等,只有意大利北部的热那亚威尼斯等商业城邦国来援,但只是杯水车薪。

1453年前某时,穆罕默德二世获得了一只伊甸苹果,它将在围城战发挥重要作用。[2]在围城前,君士坦丁遣使携礼试图安抚苏丹,但使节被斩。

1453年3月底,君士坦丁下旨进行人口普查准备应战,而可作战人员的数字即使加上了异国来援者也非常难看。水陆相加将近20公里长的城墙最近在君士坦丁的前任约翰八世治内得到修缮,拜占庭人相信足以坚持到欧洲来援。

攻城起始[]

带着苹果的穆罕默德率8万至20万的大军、320艘船的海军等兵力围攻君士坦丁堡。1453年4月5日,苏丹率领最后一支围城部队抵达阵地,围城战开始。奥斯曼军迅速占领了君士坦丁堡外的一些拜占庭要塞。

一直以来,城池和城堡要塞依赖城墙抵御来犯者,而君士坦丁堡的城墙——特别是狄奥多西二世修建的双层城墙——是古代和中世纪时世界上最为先进的防御体系之一,让这座城池固若金汤。然而在火药的时代,这种防御工事终于呈现颓势。奥斯曼的大炮改变了围城战,在0.93英里(1.5公里)的射程内反复发射重达1100磅(500公斤)的炮弹,在坚不可摧的城墙上轰击出缺口。

奥斯曼人在攻城之道上颇为专业,为预防瘟疫,他们会焚烧尸体、处理秽物,检查水源。

金角湾奇策[]

但君士坦丁堡仍然能靠巍峨的城墙和升起的金角湾巨链阻拦大军,即使抬出了新式乌尔班巨炮也收效甚微。奥斯曼军无法突破金角湾内海军基地和巨链的封锁,而巨链又有28艘军舰扼守险要。奥斯曼人只能封锁住此地,让拜占庭的援助舰队无法进入——然而4月20日一支来援的四船小舰队激战一番后成功突围而入,守军士气大增。

于是他们贿赂了加拉达的热那亚商人,大量获取板涂上的油脂,铺设成将近两公里的滑道,在4月22日强行将80多艘船的舰队从博斯普鲁斯海峡拖上岸,从加拉达山丘沿着滑道越过巨链等防线,滑入远在巨链上游的金角湾水域,最终水陆并袭,逼近君士坦丁堡的峡湾内侧。[3]

殊死一搏[]

在奥斯曼帝国军围城期间,城内的刺客们曾建议君士坦丁献城投降以图自保,但他却一口回绝了。[4]据后世的奥斯曼刺客大师优素福·塔齐姆所述,在守城时拜占庭已倾尽国库,连君士坦丁帝袍上的珠饰都已变卖,只得拿玻璃制品鱼目混珠。[4]

由于久攻不克,5月中旬至25日,奥斯曼人甚至试图挖地道,但被拜占庭人及时识破并得知了所有地道位置,随后加以摧毁。

5月21日,穆罕默德向城内派遣使节,提案让君士坦丁交出城池即可解围,允许皇帝和其他居民携带财产离开,承认皇帝是伯罗奔尼撒总督,保证留在城内居民的安全。君士坦丁不愿俯首纳降,称没有人能决定献城,因为城内全员皆愿奋命守城。

在某时,穆罕默德使用了伊甸苹果的力量,胜利的天平彻底倒向奥斯曼军。

传说在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军围城攻陷前的最后一晚,即1453年5月28日,君士坦丁和本城东正教牧首阿塔纳修斯二世狄奥多西娅大教堂里举行了最后的守夜祈祷,祈求奇迹降临挽救他们死里逃生。圣索菲亚大教堂也进行了庄严的晚祷,城内举行宗教游行。[5]

帝国终局[]

翌日,君士坦丁与其将军们在布拉切尼宫中举行最后的弥撒,静待奥斯曼人攻破城墙。不久,奥斯曼军的大炮终于在城墙上轰开两处缺口。待他们长驱直入时,君士坦丁卸下自己的紫色帝袍,撕去自己的皇室纹章,率领剩余部属进行了最后一次孤注一掷的守城战,并高吼:“我们已然落败,但我尚未死去!”,随后,他被乱军淹没。他的尸身未被辨出确认,可能和他的战士们一并被埋在乱葬坑中。[6]

皇帝御驾亲率残军守住最终防线时,仍有数百民众留守狄奥多西娅大教堂,用玫瑰花环装点它,并反反复复地祈愿君士坦丁堡的平安。[5]

随着奥斯曼人攻入,占领金角湾城墙,许多拜占庭方士兵溃逃,威尼斯人撤回船上,热那亚人逃到加拉达区。许多人投降或跳下城墙自尽。一些平民侥幸逃到威尼斯船只上离开金角湾,热那亚和一些拜占庭船只紧随其后,在奥斯曼海军到来前离去。由于奥斯曼人对劫掠战利品更有兴趣,一些平民幸免于难,而是在未来沦为奴隶

永恒之城易主[]

在苏丹穆罕默德二世的带领下,耶尼切里从城墙上的一处缺口涌入城市。[7]踏入这座毁作废墟的城市后,穆罕默德首先奔向声名远播的圣索菲亚大教堂,跪倒在地将一抔生土撒到自己的包头巾上以示尊重。而后他将之改为清真寺。[8]

大军行至狄奥多西娅大教堂时,只见其中处处装饰着玫瑰花瓣与悲痛欲绝的平民。留守教堂者均被羁押下狱,教堂也被改作综合军用设施。[5]

许多平民躲在教堂希望得到上帝的庇护,而奥斯曼军根据这些被俘者日后在奴隶市集的价码分开他们。据说当时穆罕默德依惯例允许三日屠城和奸淫掳掠,摧毁了许多东正教教堂。城内血流成河,奥斯曼人和基督徒的尸体在城内随处可见。6月2日,君士坦丁堡几乎一半化为废墟,商铺被洗劫一空,房屋无法容身,传言穆罕默德为此“流下泪水”。

不过,早在1204年第四次十字军东征,这座城市的许多财富就已被掠走,因此奥斯曼人所取得的战利品较为有限。三日之期结束,穆罕默德下令终止劫掠,宣告所有基督徒可安全返回家园,自由且不被骚扰,虽然许多人已无家可归。

传承影响[]

穆罕默德在征服后获得了巨大的荣耀和威望,他将奥斯曼都城从阿德里安堡迁到君士坦丁堡,将奥斯曼帝国视为罗马帝国的延续,认为这是一种传承而非取而代之。征服后,他获得了罗马恺撒之名,这是330年君士坦丁一世祝圣君士坦丁堡时起传承至拜占庭灭亡的,拥有帝都者便统治帝国的头衔。虽然多数西欧君王和天主教方并不承认,但君士坦丁堡东正教牧首倒是很快承认了——穆罕默德任命了新的牧首,给予其大量地产、财富和地位,得到了正统的承认。

君士坦丁十一世作为君士坦丁堡最后一位基督教君主,加上他英勇殉国的壮举,后世的历史和希腊坊间传说将之描绘为传奇英雄。人们认为,君士坦丁大帝建起君士坦丁堡,另一位君士坦丁葬送了它;就如罗穆卢斯建起了古罗马,另一位罗穆卢斯葬送了它,是一种宿命的体现。一些希腊传说中,他被称为“大理石之帝”,传说他并未死去,被一位天使救出,化为大理石,藏在君士坦丁堡的金门之下,等待主的呼唤而复生,重新征服这座城市和旧日的帝国。

剩余的拜占庭领土被吞并,一些行省如摩里亚仍继续作为拜占庭残部,陆续在1460年至1479年间被征服。欧洲列国对此极为震惊,担心遭受同样的命运,他们在开展新的十字军东征和与奥斯曼人交流之间产生分歧。伊斯兰世界则狂欢庆祝,称这座不落之城的沦陷是先知穆罕默德的预言兑现。而相互竞争的各派系则开始声称自己是罗马正统的继承者。

琐闻[]

  • 围城之前,奥斯曼人的大炮铸造能力便已众所周知,但其射程远超守军所料,各种新式火炮在此展开轰击。最为知名的乌尔班巨炮根据同名铸造者所称足以“轰开巴比伦的城墙”,初时曾想为拜占庭人服务,却因为拜占庭国库空虚无力雇佣这位匈牙利工程师,他遂转投穆罕默德二世,在阿德里安堡仅三个月内就打造了这门巨大火炮。不过,发射速度和精准度欠缺,使得轰击历经数周,拜占庭人仍能在每次炮轰后及时修复城墙大部分损毁。
  • 希腊传说1453年5月22日的月偏食预示了君士坦丁堡沦陷。四天后,全城被奇异的浓雾笼罩,据说雾散时一道奇光洒在圣索菲亚大教堂的圆顶上,那是“圣灵抛弃城市离去”。
  • 一些希腊人视周二是不吉之日,习俗源自君士坦丁堡沦陷之日也是周二。
  • 现代学者认为沦陷后不少拜占庭学者移民引发了文艺复兴的希腊罗马研究热潮。

参考来源[]

  1. 《刺客信条:启示录》- 数据库:拜占庭人
  2. 2.0 2.1 刺客信条:回忆
  3. 刺客信条:启示录》- 数据库:金角湾巨链
  4. 4.0 4.1 刺客信条:启示录(小说)》- 第18章
  5. 5.0 5.1 5.2 《刺客信条:启示录》- 数据库:玫瑰清真寺
  6. 《刺客信条:启示录》- 数据库:拜占庭人
  7. 耶尼切里
  8. 《刺客信条:启示录》- 数据库:奥斯曼人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