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拉德三世(Vlad III),本名“弗拉德·德拉库尔斯蒂”(Vlad Draculesti),其源于父名的名号为“德古拉”(Dracula),所以也称“‘穿刺者’弗拉德”(Vlad the Impaler,罗马尼亚语:Vlad Țepeș)或“弗拉德·德古拉”(Vlad Dracula,罗马尼亚语:Vlad Drăculea)。
在1448年至1476年间,他是三次间断地统治瓦拉几亚地区的大公,被视为瓦拉几亚史上最重要的统治者之一,也是罗马尼亚的民族英雄。
生平[]
早年生涯[]
弗拉德三世是弗拉德二世·德拉库尔(Vlad Dracul)的合法婚生次子,其出生年份区间是根据他在1448年时年龄足够继承瓦拉几亚来推算的,较大可能是他的父亲在1429年定居特兰西瓦尼亚后出生在特兰西瓦尼亚的撒克逊小镇锡吉什瓦拉,当时此地归属匈牙利王国。1436年,德拉库尔的同父异母兄弟去世后,他夺得瓦拉几亚的大权。[1]
1442年,和特兰西瓦尼亚大公匈雅提·亚诺什(John Hunyadi)会面后,德拉库尔不支持奥斯曼帝国在当年3月对特兰西瓦尼亚的入侵。于是奥斯曼帝国苏丹“征服者”穆罕默德二世命令德拉库尔亲自前往加里波利(Gallipoli)展现其忠诚,弗拉德及弟弟拉杜陪同父亲前往,三人都被监禁。德拉库尔在年底前获释,但儿子们却被奥斯曼帝国扣为质子,自然是为了控制他。不过德拉库尔并不忧心于此,1444年他支持了对抗奥斯曼帝国的波兰和匈牙利国王,甚至已经确信两子将“为基督教的和平而被屠刀加身”,不过弗拉德和拉杜倒是安然无恙。[1]
1446年或1447年,德拉库尔终究还是承认了苏丹的宗主国权,承诺每年进贡。根据后来匈雅提入侵时弗拉德和拉杜逃到奥斯曼帝国的拜占庭帝国史料所述,苏丹可能在德拉库尔屈服后允许二人返回瓦拉几亚了。[1]
争夺公国[]
1447年11月,前年新任匈牙利王国摄政的匈雅提入侵瓦拉几亚,弗拉德的长兄和父亲遇害,德拉库尔堂兄弟之子被匈雅提任命为瓦拉几亚新大公。这位新大公参与了1448年9月匈雅提对奥斯曼帝国发起的战役。[1]
父亲和长兄逝世后,弗拉德成为潜在的瓦拉几亚继承人。乘着瓦拉几亚空虚,当年10月初,弗拉德在奥斯曼帝国支持下率一支奥斯曼军踏入瓦拉几亚。10月17日至18日的科索沃战役中奥斯曼军击败匈雅提军,匈雅提的副官催促弗拉德到特兰西瓦尼亚与他会面,但弗拉德回绝了。过后,弗拉德的大公弟弟率残部归来,迫使他在12月7日前逃回奥斯曼帝国避难。[1]
过后弗拉德定居在奥斯曼帝国的埃迪尔内。经过一些战乱和政治变迁后,匈牙利王国和瓦拉几亚大公关系恶化。于是1456年4月、7月或8月,弗拉德在匈牙利支持下入侵瓦拉几亚,弟弟在对抗他的战斗中阵亡。[1]
9月10日,弗拉德以瓦拉几亚大公身份寻求同盟,并开始对瓦拉几亚开展清洗运动巩固自己的地位,[2]还和支持他其他兄弟的撒克逊人交锋,洗劫他们的村庄,[2]将被俘者带回瓦拉几亚处以他臭名昭著的穿刺重刑,由此孕育了他的绰号。[2]不过到1460年又恢复了和平。[1]
与奥斯曼帝国的冲突[]
弗拉德照例向奥斯曼帝国进贡,不过某时间点开始,他不再履行这项义务了。此前借助6号伊甸苹果征服君士坦丁堡的穆罕默德二世命令弗拉德亲自觐见他,而弗拉德的回应是将苏丹的两名使节逮捕穿刺。1462年2月,他还袭击了奥斯曼领土,屠杀了成千上万的土耳其人和保加尔穆斯林。[1]
得知入侵的穆罕默德召集逾15万人的大军发起了反瓦拉几亚战争,号称其规模仅次于1453年他征服君士坦丁堡所率的兵力,攻入瓦拉几亚前还指名当年和弗拉德一同被羁押的弟弟拉杜取代其位,可见苏丹的主要目的只是让瓦拉几亚改换头领罢了。[1]
1462年5月,奥斯曼海军登陆多瑙河唯一的瓦拉几亚港口,过后溃败的弗拉德一路撤退。6月16日至17日夜间,弗拉德闯入奥斯曼营地尝试擒获苏丹,但却“错过了苏丹的营帐”袭击了维齐尔(伊斯兰国家的官员)们的帐篷,由于找不到苏丹,他们黎明时撤离。据史料称,当苏丹6月末进军时,奥斯曼人惊恐万分地目睹了数千被刺穿受害者的尖桩森林。[1][2]
由于战役期间奥斯曼军困于夏日酷暑和干渴,苏丹决定带着奥斯曼军主力离开瓦拉几亚。留在当地的拉杜及其麾下奥斯曼军被弗拉德击败,但越来越多的瓦拉几亚人逃向拉杜控制的地盘。当年年末,弗拉德寻求匈牙利国王协助,却因不明原因被后者监禁。[1]
他被从1463年关押到1475年夏,据斯拉夫传说,弗拉德皈依了天主教才被释放。[1][2]这一时期,其恐怖手段的传说在德国和意大利流传。被释放后次年年初,弗拉德在匈牙利军与奥斯曼人交战,并得到匈牙利王国协助,在11月迫使废黜拉杜者巴萨拉布逃出瓦拉几亚。[1]
穿刺公的陨落[]
某时间,弗拉德加入了拜占庭圣殿骑士。[3]作为其中一员,弗拉德在圣殿骑士组织对抗奥斯曼帝国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4][3]1476年年底,巴萨拉布得到奥斯曼帝国支持返回瓦拉几亚。[1]
1476年12月底,弗拉德试图在匈牙利煽起暴动,却被奥斯曼帝国的时任大维齐尔兼奥斯曼刺客兄弟会导师伊沙克·帕夏击败。[5]被俘后不久,弗拉德被斩首处决,苏丹下令将其首级与佩剑作为战利品带回君士坦丁堡,后来安置在该城的城墙外一处特制监狱中。[5]
传承影响[]
至文艺复兴时,弗拉德发行的硬币广受收藏家的喜爱。当时,意大利刺客兄弟会导师埃齐奥·奥迪托雷·达·佛罗伦萨曾于1500年至1503年间,在罗马城各地收集了7枚该类硬币,以此从城中一家铁匠铺处换得了斯巴达长剑。[6]
弗拉德后来成为各种围绕他编排的吸血鬼传说和故事的灵感来源。[2]根据那些传说所述,有人认为弗拉德是一头吸血鬼,因其肤色苍白,又确实深居简出。[2]这类坊间传说结合他治内的冷酷暴行,成为瓦拉几亚公国的吸血鬼怪谈的发端,其名号“德古拉”也在15世纪时便成为著名吸血鬼传说的名讳,更成为这类传说类人生物的代名词。[2]俄罗斯流行传说称,弗拉德要通过严刑重罚才能加强他的集权统治,不少史家持同样观点。[1]
弗拉德在世时,关于其残暴的传说已经开始流传发酵,乃至教皇都曾收录。得益于活字印刷术的存在,其轶事流传甚广,成为欧陆最早期的畅销文学之一,内附的木刻版画更是进一步对他的行径添油加醋,让弗拉德人间恶魔的形象越发深入人心。[1][2]
瓦拉几亚的前刺客“背叛者”瓦力崇敬弗拉德这位民族英雄,还认为奥斯曼帝国应对其死亡负主要责任,因为奥斯曼人与当地刺客兄弟会达成了休战的和约。[7]这种心中不平的情绪最终将瓦力推向背叛兄弟会、投入拜占庭圣殿骑士一方的结局。[7]而后19世纪中叶以来的罗马尼亚史家将弗拉德看作为罗马尼亚土地独立而战的斗士。[7][1]
瓦力叛逃多年后的1511年,埃齐奥从那所特制监狱中的弗拉德之墓内寻回了“穿刺者”弗拉德之剑,剑体有着长且尖的齿刃;坟内显然还有一只单独的头骨,其上长有尖长的犬齿——这些都暗合弗拉德的吸血鬼传说。[5]
2012年,圣殿骑士幕后掌控的阿布斯泰戈工业公司编辑弗拉德的基因记忆后,创造了名为“伯爵”的Animi虚拟角色形象,应用于培训公司新晋特工的Animi训练计划的第二阶段。[8]虽然历史上弗拉德使用剑,但该虚拟角色形象却使用一根锤矛。[8]
性格特征[]
弗拉德在其敌人处以残暴行径著称,这种行事方式很快就为他博得了“恶兽”之名。[2]他的绰号"穿刺者"(The Impaler)源自他折磨受害者的刑罚——将猪油或其他润滑介质涂抹在大而尖锐的木桩上,将之置于受害者胯下,最终令其被穿透而死。[1]行刑后这些尖桩会被安设在弗拉德城堡周围,围成一圈街垒,以这种恐怖统治的呈现方式震慑任何胆敢反抗他的人。[1]
琐闻[]
- “弗拉德”(Vlad)这名称通常被认为是缩写自斯拉夫语词根“沃罗德”(Volod),意为“去统治”,而绰号“穿刺者”(Tepes)是罗马尼亚语词汇。
- 弗拉德三世源于父名的名号“德古拉”(Dracula),是其父弗拉德二世的名字“德拉库尔”(Dracul,在中世纪罗马尼亚语中意为“龙”)的斯拉夫语变体——该名号源自他曾身为匈牙利国王,卢森堡的西吉斯蒙德所组建的龙骑士团(Order of the Dragon,是致力于阻遏奥斯曼势力蔓延至欧洲的一派激进同盟会)一员的经历。而弗拉德三世的本名中,“德拉库尔斯蒂”(Draculesti)则意为“龙之子”。现代罗马尼亚语中,“德拉库尔”意为“魔鬼”,这也影响了弗拉德的声名。
- 历史上,弗拉德死亡时间在1476年12月底至1477年1月初左右,至少是战死于1477年1月10日前。其死亡原因众说纷纭,但有其中一种版本称一名乔装的土耳其刺客潜入其营帐刺杀了他。其死亡后处理和实际埋葬地点有多种说法。
画廊[]
登场作品[]
- 《刺客信条:兄弟会》(仅提及)
- 《刺客信条:启示录》(仅以尸体和Animus虚拟形象的形式登场)
- 《刺客信条:电影》-《谁在你的血系里?》(仅以图片的形式登场)
- 《刺客信条:燎原》(仅在数据库条目中提及)
参考来源[]
-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维基百科全书上的弗拉德三世
- ↑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刺客信条:电影》-《谁在你的血系里?》- 俄罗斯和挪威:“穿刺者”弗拉德
- ↑ 3.0 3.1 《刺客信条:燎原》- 伊沙克·帕夏:生平
- ↑ 《刺客信条:启示录》- 数据库:优素福·塔齐姆
- ↑ 5.0 5.1 5.2 《刺客信条:启示录》- 穿刺者之墓
- ↑ 《刺客信条:兄弟会》- 商店任务:血钱
- ↑ 7.0 7.1 7.2 《刺客信条:启示录》- 数据库:背叛者瓦力
- ↑ 8.0 8.1 《刺客信条:启示录》- 多人游戏
|
|
|